这个春天南京格外热闹,南京成了明星们的宠儿,薛之谦、张信哲、任贤齐陆续来宁开演唱会。在开演唱会的同时,明星们的行程、着装也充满了南京元素。薛之谦打卡南京的高铁、张信哲告白 " 我心爱的南京小姑娘 "、任贤齐逛吃夫子庙,还穿着南京云锦登台 …… 跟着他们的脚步,来打卡不一样的南京吧!
(资料图)
薛之谦 " 无座票 " 抵宁,南京高铁通达 " 朋友圈 " 扩容
4 月底,南京又又又登上了微博热搜,这次是因为薛之谦。因为 " 五一 " 假期期间的高铁票太难买了,薛之谦只能抢无座票乘高铁来到南京开演唱会。" 五一 " 假期期间的南京有多忙?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4 月 28 日至 5 月 3 日,全市铁路发送 185.02 万人次,仅在小长假首日,就有 33 万人乘火车从南京出发。
不管你是乘火车从南京出发,还是从外地来到南京,可能都对南京的火车站印象深刻,它是人们对南京的第一印象。目前,南京有两个火车站,分别是南京站和南京南站,南京南站为京沪高铁五大枢纽车站之一。
△南京南站 顾闻 摄截至 2021 年 6 月,从南京南站乘高铁出发可直达的城市从十年前的 56 个增加到 178 个,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的开通运营和建设发展,使南京从一个南北交通节点,转变成一个四通八达的 " 十字形 " 交通枢纽,对南京经济社会建设、城市形象提升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南京南站内景 顾闻 摄列车车型由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如今的智能复兴号,开行速度更快、硬件条件更好、密度频次更高,从南京南站上车,到上海、杭州、合肥只要 1 小时左右。
" 我心爱的南京小姑娘 ",个个飒爽且充满正能量
5 月 20 日,在 " 情歌王子 " 张信哲的南京演唱会上,他改编了自己的歌曲《上海姑娘》中的歌词,并在演唱会上告白," 我心爱的南京小姑娘,她就要出嫁啦,我该送什么花。" 南京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她们个个飒爽且充满正能量。
2017 年,一名南京姑娘的毕业演讲惊艳了美国,人民日报也为她点赞。这位中国姑娘名叫蔡语婧,来自南京,是美国波士顿大学 2017 年的毕业生,取得了数学金融科学硕士学位。在长约 7 分钟的演讲里,蔡语婧向在座所有学生介绍她的家乡——南京,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蔡语婧为家乡南京骄傲,在她眼里出国留学更多意味着接触多元化的群体。言谈中流露出文化自信,为她赢得满堂彩。
秦淮河孕育了古城金陵光辉灿烂的文化,还养育了一批又一批飒爽优秀的南京姑娘,中国女排前运动员惠若琪便是其中之一。2006 年,年仅 15 岁的惠若琪入选江苏女排。2007 年春天,她入选国家女排。2013 年她在郎平教练执教的国家队中担任了女排的第 15 任队长。2016 年,她带领中国女排以 3:1 的战绩击败塞尔维亚队,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她曾说,非常感谢江苏的家乡父老,不管是小时候从大连到南京,还是后来从学生到国手,抑或是从普通球员到奥运冠军 …… 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当口,都凝聚着家乡人民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
任贤齐逛吃夫子庙,还穿着世界非遗南京云锦开唱
6 月 3 日,2023 年任贤齐 " 齐迹在路上 " 演唱会南京站开唱。在演唱会前,任贤齐还特地提前来到南京,打卡了夫子庙,吃了鸭血粉丝汤和汤包。不仅如此,他还在微博上发布了 Vlog,与粉丝们分享了这段经历。
△任贤齐打卡鸭血粉丝汤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当你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各家鸭血粉丝汤的店铺总是不缺食客。它不仅是南京人的最爱,也是外地人来南京必须打卡的美食之一。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明称," 明清时期就有了关于鸭血汤的记载,民国时期鸭血汤得到很好的发展,逐渐多了鸭杂、豆腐果等配料。" 直到二十世纪 80 年代,鸭血粉丝汤真正开始遍布南京的大街小巷。
2022 年,南京市召开了食品生产企业座谈会,决定申请集体商标,制定鸭血粉丝汤团体标准。制定团体标准,成为把鸭血粉丝汤推向更广阔的舞台的 " 强心针 ",让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正宗的鸭血粉丝汤。
被任贤齐穿在身上的南京云锦,被誉为 " 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2009 年它跻身 " 世界非遗 " 行列。南京云锦到底珍贵在哪儿呢?木板拼接,竹条穿插,粗细不一的织线垂挂着 …… 一台云锦大花楼织机,足有小二层楼高,整台织机由 1924 个部件组装而成。一位师傅 " 骑 " 在织机上 " 提花 ",另一位师傅在下面 " 交织 " 操作,两个人默契配合,才能把织机运作起来。如此灿若云霞的南京云锦,一天只能织 5 厘米。
△云锦织造展示 图片来源:@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微博在南京云锦博物馆里,藏有可供展出的织品文物 1000 多件、云锦图稿资料 2000 多份、专业图书资料 3000 多册。展品横跨辽、金、元、明、清、民国等,藏品之全面、丰富领先全国同类博物馆。如果你来到南京,一定要来这里转一转。
现代快报 + 记者 季雨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