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链博会将于今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气候目标下,全球各国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供应链是连接世界经济的血脉。要确保清洁能源行业行进在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就要确保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链接世界,共创未来。8月20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在北京举行。
首届链博会将于今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中国贸促会所属中展集团承办,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态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首届链博会设置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5大链条,将全方位展示全球供应链现状,讲述国际供应链合作故事。
加强国际对话,促进全球企业携手成链、共谋发展
活动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指出,链博会指在打造一个上中下游链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首届链博会展览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3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确认参展,其中国际参展商占20%以上,涉及50个国别和地区,体现了很强的广泛性代表性,也彰显了首届链博会和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预计最终参展的企业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业采购商和观众人数届时将超过10万人次。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茂杰表示,链博会可以让全球工商企业携手成链,共谋发展。这对提升供应链的韧性与水平、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很有意义。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脱钩、断链、去风险”使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企业稳定高效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化“危”为“机”,是大多数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要做好这个课题,仅靠某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整个产业生态的合作、联动、协同来实现。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开荃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面对新变局、新挑战,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需求更加紧迫。首届链博会的举办,不仅为众多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遇和交流互动平台,还有助于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各国产业更畅通、更高效。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认为,供应链、产业链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作为跨国公司,我们希望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和中国上千家供应商伙伴一起,把更多的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和产线落地中国。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链博会吉祥物——链氪(Linky)。“为了更好的打造链博会品牌,我们推出了设计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当今世界供应链把全球链连接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组成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链氪的形象代表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互联和延展。相信链氪会成为中外企业交流合作的友谊使者和首届链博会的亮丽名片。”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说。
关注绿色转型,涵盖智能汽车、清洁能源等主题
“绿色”“低碳”,活动上参会企业代表多次提及这两个词语。在“双碳”战略目标下,交通运输和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费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展现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的特点。前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占新增装机的77%。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也很足。乘联会预计,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可达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智能汽车、清洁能源是首届链博会的亮点组成。首届链博会设置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5大链条和现代物流等供应链服务展区,并围绕5大链条举办5场主题分论坛,以及供需对接会、行业交流研讨会、新品发布会等一系列专业配套活动。
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介绍:“智能汽车链的参展企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顶级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新势力造车企业以外,很多上游原材料、中游三电以及智能网联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将闪亮登台,与头部企业共同展现产业链合作关系。以宁德时代为例,他们将展示兼顾高比能与高安全、可用于载人航空的凝聚态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以及全球首个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特斯拉将展示纯电车辆的核心部件,展示不到40秒就下线一台新车的‘特斯拉速度’以及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的零部件全生态链。”
“而在清洁能源链,根据‘源网荷储’展示逻辑,设置了包括光伏、风电、传统能源低碳化、传统能源与风光氢储协同发展展区,邀请产业链上游的零件制造、中游整机总装与施工、下游运营维护在内的各类企业参展。埃克森美孚将围绕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比例和炼化业务结构进行展示,与中海油、壳牌合作的广东碳捕集封存项目将是他们的展示亮点。隆基绿能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将重点呈现‘Solar for Solar’模式,也就是以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的‘零碳工厂’。”林舜杰说。
文丨本报记者 董梓童